|
楼主 |
发表于 2024-2-7 11:57:20
|
显示全部楼层
事半功倍的“投契合拍”技巧—内感官的配合
我们依靠视、听、味、触觉等五种功能与身体以外的世界接触,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视觉和听觉。当讯息经由这五个功能收进脑里,加工处理的工作则交给潜意识去完成,这是一个自动加工的过程,往往不由意识去操控。可是,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了解这些处理工作是怎样进行的,也许可以有意识地去提升处理工作的效率。
这个意识与潜意识的沟通途径,可以分为三条通路:第一、第二条分别是视觉和听觉;第三条集合了嗅觉、味觉、触觉,以及深层的本体感觉、空间感觉、情绪感受等复杂心理活动等,统称为“内感官”。我的书《NLP—能够帮助人生变得更成功快乐的学问》清楚详细地解释了这方面的学问和技巧,请看题目为“内感官”的部分。
“内感官”可以分为三个类型,分别称为“内视觉” (代号是V,即Visual) 、 “内听觉”(代号是A 即Auditory)和“内感觉”(代号是K,即Kinesthetic )。每一种类型,在习惯了使用之后,都会使一个人形成一些特定的的思考模式、处事态度和行为模式。他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;某些事物使他特别反感、抗拒、有负面情绪、反应强烈;而另一些事则使他特别开心、容易接受、感觉良好、轻松。(注意:这两种对立的反应,都会使他印象深刻,记忆长久。)其他的事物,只要不过分地多或强烈,他会淡然反应,或者容易忽略。懂得这个规律的人,可以很容易便找出他人习惯使用哪种内感官,然后在语言及行为上多做些配合工作,两人的沟通和相处,很容易便产生投契合拍的感觉。
让我用一个比喻去解释这个概念:一个人由于惯用某种内感官,使他对别人20%的语言行为很接受和感觉良好(以符号++20代表),另外的20%抗拒和产生反感(--20),其余的60%没有什么反应(x x 60)。你与他沟通相处,如果懂得运用那++20,就只需花很少的气力,便能建立投契合拍的关系。如果你错误地运用了那-20,虽然只是很少的数量,但也会有很坏的回应,而且会记忆很久。如果你运用了那x x 60与他相处,虽然你已经做了很多,他还是有点无动于衷。
从上面可见:不懂得这个技巧的人,即只是凭自己习惯了的模式做沟通的人,成功机会只有两成,而且还有同等份量的负面感觉去冲淡那些良好效果。反之,懂得这个技巧的人,一言一行都能深得对方的认同和接受,相对之下,自然可以省去很多气力避免不少冲突。再进一步,想像一下,当你和你的伴侣都运用这一套技巧,效果会怎样的好!
运用这套技巧是虚伪的表现吗?是违背自己的原则吗?如果你根本没有诚意去改善两人关系,或者从来都觉得对方应为你做一些事而自己则无需为对方做些什么,或者你一向认为个人利益远比两人的关系更重要,要你这样做你是会觉得虚伪的。如果你没有上述的想法,而是很在乎两人的关系,希望有融洽和谐的相处和投契的沟通,你是会乐意去试着做的。试想一想:你遇到英国人,改用英语和他们交谈,算不算虚伪?你改用英语与他交谈,为的是什么?还不是为了有更融洽、和谐的相处和投契的沟通?碰到一个朋友因为遭遇一些不幸而在哭泣,你会向他诉说你的快乐和成功吗?为什么你不会?假若你这样做,会有什么后果?这是虚伪,或者违背自己的原则吗?
如何简单地测知对方惯用哪一种内感官?后面有一份问卷,一条一条地看,有哪一条符合对方的情况(“他就是这样的”),就在号码上划一杠(/)。全部75条看完了,计算一下划了多少杠,这个数字就是“基数”(例如40条)。然后看一看本书附录的答案,每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符号:V, A或K。V就是内视觉、A是内听觉、K是内感觉。统计出各有几个V, A和K,再分别除以基数,乘以100%,得到的百分数就是这个人运用不同内感官的比例。
举一个例子,例如划了40条杠(基数),与答案表比对发现有22条V, 7条A和11条K。 V(内视觉)的数字就是:22/40x100%=55%,依次计算,A(内听觉)是17.5%,K(内感觉)是27.5%。这个人用得最多的是内视觉,所以算是“视觉型”的人了。同时,这个人用内感觉比内听觉要多,最弱的是内听觉。
做完问卷之后,我可以教你如何与三种不同类型的人进行配合。假如有两个类型的比例都很高,例如V45% , A42% , K 13% ,这个人就是视觉与听觉并重,用这两个类型的配合技巧都一样有效。假如一个人三种类型的比例都差不多,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受别人欢迎的人,即所谓“人缘好”的人,你随便用哪一种配合技巧都有用。 |
|